当“Kindle或将退出中国市场”冲上微博热搜时,许多人才想起自己抽屉里也有一台闲置的Kindle。短短8年时间,亚马逊旗下的这款电子书设备,就从中国市场的“阅读神器”到如今风光不再。

是电子阅读器的生意变得不好做了?记者注意到,就在Kindle不断丧失中国市场优势之时,掌阅、文石、科大讯飞等企业纷纷投身数字阅读领域,竞争逐渐走向百花齐放。无论从需求端还是供给端,数字阅读市场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阅读神器”Kindle增长乏力

“售价高达399美元,上架6小时却全部售罄。”2007年,亚马逊公司推出首款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便迅速掀起波澜。亚马逊也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书籍零售商。

2013年6月,Kindl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低价甚至亏本甩卖的硬件策略,令其独领风骚。仅用3年时间,中国就成为Kindle设备销售全球第一大市场。到2018年,Kindle在中国已累计销售数百万台。相对应的,Kindle中国电子书店的书籍总量也接70万册。

然而,“阅读神器”的光环却于几年开始消退。“我已经很久没连上网了,无线传输文件和推文也经常失效,用数据线导入又太麻烦。”谭同学表示,自己的Kindle已“吃灰”大半年。

记者走访发现,Kindle被用户吐槽最多的问题,都可归结为硬件和软件创新上的缓慢:刷新率低,翻页闪屏跳屏明显;读取速度太慢,容易卡顿闪退;墨水屏容易磕碰损坏,稍不留神就会留下无法修复的光斑;仅支持黑白屏呈色效果,无法呈现彩色配图书籍。

针对此次“退出中国市场”传闻,亚马逊回应称,仍致力于服务中国消费者,部分机型目前在中国市场售罄。

国产厂商后起直追百花齐放

读Kindle的人都去哪了?在时间上,Kindle多了短视频这一重量级竞争对手。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用户均单次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时长为79.3分钟,有声阅读时长为62.8分钟。而2020年短视频用户的均使用时长达到110分钟,容易“上瘾”的短视频不断蚕食人们的时间,也包括阅读时长。

回到电子阅读器赛道,Kindle也被国产品牌后起直追。汉王、翰林、掌阅、当当、京东、科大讯飞等厂商陆续投身其中,从几百元的亲民款到5000元上下的专业款,市场竞争逐渐走向百花齐放。

这些国产阅读器在高清墨水屏、印刷级观感、强续航、大内存、冷暖双色等硬件条件上与Kindle无异,甚至还“花式创新”,小至5.84英寸可像手机一般阅读,大至13.3英寸方便无纸化办公。

拥有海量正版电子书资源的阅读APP的存在,也让Kindle被大量读者抛弃。“微信读书里面书很多,想看的几乎都有,而且基本上等于免费。”谭同学就说,“既然能够免费看,我为什么还要费劲买书再导入Kindle?”

据阅文集团2020内容合作伙伴大会公布的数据,微信读书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1亿,其中纯出版类用户的日活跃量超过200万。

数字阅读市场潜力巨大

无论从需求端还是供给端,数字阅读市场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72.1亿元,预计2022年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53.9亿元。数字阅读潜力巨大,也让移动阅读赛道烽不断。

“阅文、掌阅等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实际上瞄准的是整个网络文学市场。”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这些公司绝不是简简单单卖硬件,而是想以此为入口,背后是一条生态链。“数字阅读本身可以延伸出一个巨大的产业,打造优质IP已成为行业盈利的关键一环,影视改编和有声书制作市场等等都是优质IP变现的主要形式,甚至延伸到游戏、IP乐园等。”

反观背靠亚马逊的Kindle,在内容生产方面却不够灵活。业内专家认为,Kindle的模式更多还是传统的买书到卖书,没有热门的作者,没有火爆的内容,没有相关扶持手段带动,光靠电子书硬件支撑,比较难实现生态优势。

“中国的消费者对消费电子产品的要求其实是更加智能和更加集合的,并不是更加分散。”在张毅看来,Kindle这种单一的阅读终端很难与新型阅读消费趋势齐头并进。

想要拓宽电子阅读器的生存空间,还是要在产品创新和复合功能方面下功夫。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国内厂商开始尝试将电子书阅读器书写笔记、语音转写、收发邮件等功能相结合,甚至内置多款第三方应用,不但能听歌、看新闻,还可以刷朋友圈、看视频。

“我们不要因为Kindle在中国市场失利而否定整个数字阅读行业。”张毅表示,这个产业仍充满巨大可能。(北京日报记者 袁璐 实生 胡晨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