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上半年全省消保委系统投诉和舆情分析。上半年,全省消保委系统共计受理投诉12692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09亿元。今年上半年投诉量实现同比下降17.87%。上半年消费“槽点”主要在预付式消费及旅游、餐饮、文娱等消费领域。


(资料图)

预付式消费换了经营者不能退卡?

消保委介入终退还

关键词云图

【案例】

消费者刘女士于2022年9月在江阴市某瑜伽馆办理了价值1780元的瑜伽健身年卡。今年2月初,刘女士想退卡,却发现瑜伽馆已经换了经营者,新商家负责人称未在电脑里找到刘女士的名单,没法退费。刘女士致电向当地消保委寻求帮助。工作人员联系原经营者核实相关问题并指出,经营者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在消保委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刘女士获得1305元退款。

【分析】

预付式消费一直是消费投诉重灾区。上半年,全省消保委系统共收到有关预付式消费相关投诉达1340件。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信息不对称,存在夸大宣传现象。二是合同签订不理想,霸王条款多。三是商家关门闭店,卷钱“跑路”情形增多。

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在预付款项之前做到多询问多了解商家信誉,选择连锁有资质有口碑的商家,谨慎办卡或缴费,尽量选择周期短、费用低的产品或服务。

演出市场问题频现

上半年受理有关投诉566件

关键词云图

【案例】

消费者孙先生3月6日在某App上购买了某明星苏州演唱会的门票两张,票价合计2576元。但后来消费者发现与考试时间冲突。因距离演唱会开始还有40余天,他认为退票不影响其二次销售,想通过App客服中心退票。但是客服人员拒绝退票,并且称:演出商品具备时效性因此购票成功不支持退换。

【分析】

上半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有关演出市场投诉566件。相关投诉问题集中在:一是演出票退票难。二是演出购票秩序混乱。观众在官方售票平台“一票难求”,而“黄牛”票源充足,不同场次、不同位置的门票一应俱全。“黄牛”严重扰乱演出票务市场,在各大平台或演出现场随意加价倒卖、甚至售卖假票。三是主办方涉嫌虚假宣传。四是观众现场观演体验感差。

省消保委建议,演出主办方应均衡多方利益,探索推出更公平、合理的退改政策,在入场验票时可用“一人一证一票”进行强实名检验,增强诚信意识,做好服务和安全保障。票务平台应明确告知退改政策,并可以通过限制购票数量、实名制等手段,避免“黄牛党”囤积门票。消费者要从正规途径购票,谨防受骗;提升维权意识,积极提供举报违法违规线索。

就餐后疑似食物中毒

商家赔诊疗费、误工费等近3000元

关键词云图

【案例】

2月12日,徐女士在镇江某鱼庄就餐,吃完之后感觉舌头麻木,还有干呕、头晕的症状。徐女士就诊后,医生诊断为疑似食物中毒。

徐女士要求商家承担餐费、诊疗费及误工费。商家认为误工费属于间接费用,不应该承担。经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徐女士确因治疗耽搁了一天时间,同时徐女士也提供了收入证明等材料。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商家除赔偿诊疗费外,还赔偿了餐费、打车费、营养费、误工费等近3000元费用。

【分析】

上半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有关餐饮消费投诉1507件。相关投诉问题集中在:一是食品卫生安全堪忧。二是餐饮商户“缺斤少两”。三是菜品实际与宣传内容不符。

食品安全牵涉千家万户。省消保委建议,餐饮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牢守食品安全底线,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相关部门应强化日常的监管,加大宣传指导以及查处惩治力度,引导和帮助商户规范经营。

在景点购买糕点后价格不符

消费者投诉终退款

关键词云图

上半年,全省消保委系统收到有关旅游消费相关投诉达1363件。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酒店价格高,服务不到位。二是景区购物问题多,售后难保障。三是购票环节有争议,旅游体验不佳。

【案例】

消费者刘女士投诉称,4月4日在扬州市某景区购买糕点,打包完糕点后店家向其收费151.3元。店家表示因下班核对账务暂时无法出具小票。事后刘女士添加店家微信,拍摄小票照片后,发现没有对应的客单价和重量,于是保留食品未动,回家后用新买的电子秤称重,发现只有0.98公斤。然而在店里试吃时,店家回答其他客人,该糕点价格是58元/斤,价格与实际严重不符。于是投诉至消保委。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致电商家核实相关情况,商家对多收钱款已退费。

省消保委认为,旅游消费虽然周期短,但是消费链条长,涉及多方面多产业。首先,政府部门应用心创新消费场景,畅通消费投诉渠道,致力于提升消费体验满意度。其次,企业应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良好的消费服务和体验。最后,也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对待热门、网红消费领域或者现象切忌盲目跟从;同时,遇到不公平不合理消费现象及时维权。

针对今年上半年消费领域在旅游、餐饮、预付式、文娱等领域出现的消费难点和新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建议:一是打好“预防针”,加强预付式消费安全保障。二是用好“规则尺”,推动文旅消费市场规范。三是把好“品质关”,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

通讯员 苏消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校对 李海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