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元两个面包、11.9元两份卤味、12.9元三份寿司……近日,“剩菜盲盒”悄然成为一种潮流,包括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都有商家在相关小程序上线盲盒,买到的网友发布笔记打卡“炫耀”,也有人表示“要定闹钟抢,手速慢抢不到。”“剩菜盲盒”卖的到底是啥?为啥这么受欢迎?食品安全能保证吗?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11.9元收获三份甜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抢盲盒要“拼手速”

“11.9元的剩菜盲盒里有麻薯双拼、红豆糕、以及芋泥麻薯,吃起来都很新鲜。这次的购物体验不错,就是盲盒比较难抢,定时限量发售,而且得晚上九点之后才可以取货。”今年5月下旬,30岁的南京市民王先生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剩菜盲盒”的体验笔记。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两次“剩菜盲盒”体验都还算满意,虽然第一次拿到的食物不合口味,但第二次的就很不错。“毕竟是盲盒,会开到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总体来说要比直接购买划算,大概等于五折。”

王先生发布的体验笔记

据了解,“剩菜盲盒”此前在国外已颇受欢迎,更确切地说,它应该叫“余量食物”。商家将当天没有卖完的食物搭配好,以优惠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但因为商家不确定会有什么剩余,消费者不能挑选口味或菜品,纯粹“开盲盒”。

如今,国内主流的“剩菜盲盒”平台有“惜食魔法袋”“趣小袋”“米粒盒子”,消费者都是在小程序线上预约、线下取货。售卖的品类主要是面包、甜品、寿司,以及奶茶、水果、鲜花、水饺、卤味等等。盲盒的取货时间大多在晚上七八点以后,如果有忌口或者过敏,可以提前和商家咨询沟通。

小程序页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登录以上小程序看到,“趣小袋”“米粒盒子”在南京还没有商家入驻,“惜食魔法袋”入驻商家主要以面包烘焙类为主,其中不乏知名的连锁烘焙店。小程序上,有的店铺收获了上百条评价。6月份,记者多次尝试购买“剩菜盲盒”,甚至设置了闹钟提醒,但手速一慢,想要的商品总是售罄,可见受欢迎程度。

小程序内的用户评价

消费者买的是“划算”

商家主打“不浪费”

26岁的柴女士在2022年11月便在长沙体验了“剩菜盲盒”,当时,她花11.9元买到了一个小蛋糕和一个小三明治,花15.9元买到了两个欧包。“商品正常标价都要高于小程序购买价,我个人感觉还是很划算的,上班族买来做早餐很方便。”柴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她觉得“剩菜盲盒”和实体店临期打折是一个性质,结合了年轻人对于盲盒产品的喜爱,也给了店家售卖的空间。

柴女士买到的“剩菜盲盒”

为何会有“剩菜盲盒”出现?除了消费端的需求,还有生产端的原因。在惜食魔法袋负责人孙国民看来,凡是先生产后销售的食物品类,比如烘焙、寿司、卤味、茶饮、快餐、自助餐、水果等,都会因为生产订货预估不准、天气、市场等各类因素造成销售剩余,这是很常见的行业现象。他认为,余量食物和临期食品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很多主打现烤产品的面包店,往往会在傍晚生产出一批来供晚高峰销售,到了21点左右,没有卖完的产品就要考虑处理,这就不能算是临期食品。当然,也会有一些临期食品在销售,但平台会要求商家写上明确的时间标识,并在用户到店时由店员口头告知、或提供封口贴文字提醒。”

酵墅手感烘焙董事长公善晨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该品牌在南京共有13家店,所有门店都加入了“惜食魔法袋”小程序,晚上剩余的面包一部分拿来售卖盲盒,一部分给商场员工折扣优惠。“我们的初衷就是杜绝浪费,尊重粮食、珍惜粮食。盲盒帮助商家减少当天的剩余报废,避免浪费;也可以使消费者以最低的折扣买到当天现烤面包,节约了开销。”他说道。

口味、质量不可选

也有人“踩雷”

商家避免浪费,消费者省了钱,看起来两全其美。但盲盒主打的就是“盲”,消费者不可选择,因此也不乏吐槽“踩雷”。有人在社交软件上狠狠吐槽,“买了三次,一次比一次雷,雷得外焦里嫩。”比如有的食物现做趁热才好吃,拿到盲盒时口感已不佳。也有消费者买到的盲盒食品不合口味,反而造成了新的浪费。还有的消费者担心会买到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吃完后肠胃不适。

在南京体验过两次“剩菜盲盒”的市民岑女士认为,目前能买到的盲盒食品种类不多,有的并不那么低价,只能算“小值”。她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盲盒肯定是比正常买要超值的,但是也没有到非买不可,属于看到了会再买,买不到也行的那种。”

岑女士买到的“剩菜盲盒”

前述柴女士也提到,盲盒给商家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空间,“临关店的时候,可能有些商品即使打折也不会被人买走,店家可以在盲盒里加一些不受欢迎或者品相差的,避免卖不掉的情况。”

抛开口味不谈,食品安全问题何解?采访中,销售方和平台方均表示,会严格把控质量安全。作为销售方,公善晨表示,酵墅的所有剩余食物保证都是当天现烤的,因为杜绝浪费才是商家的初衷。作为平台方,孙国民表示,为把关质量,惜食魔法袋会严格筛选和审核入驻商家,确保证照齐全;另外采用录入SKU等技术手段,追踪和管理食品的质量和保质期。对于消费者,他建议,到店自取时现场检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时间,如有问题当场沟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灿

校对 李海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