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春节档,铁打的“熊出没”。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14日0时,影片《伴我“熊芯”》票房已超13.5亿,打破去年同系列单片《重返地球》创下的9.77亿票房纪录,创“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单片票房新高。至此,“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累计票房超过55亿,成为国内首个破50亿的动画电影系列。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了近10年国产动画电影发现,过亿电影中,依托于成熟IP打造的系列动画电影上榜率相对较高,“熊出没”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等经典IP票房均过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仅如此,“喜羊羊”和“熊出没”背后的上市公司奥飞娱乐、华强方特,不仅赚得高票房,还依托着动漫IP,勾连起衍生品、主题公园、线下娱乐和文化教育等和儿童相关的生意。

《熊出没》10年收获55亿票房,“合家欢”动画市场潜力爆发

《熊出没·伴我“熊芯”》(简称《伴我“熊芯”》),是熊出没系列的第九部春季档动画电影,由华强方特动漫公司、横店影业、中影、万达、联瑞五家公司出品。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14日0时,影片《伴我“熊芯”》票房已超13.5亿,打破去年同系列单片《重返地球》创下的9.77亿票房纪录,创“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单片票房新高。自2014年“熊出没”IP进军春节档以来,除2020年缺席外,目前已贡献了9部春节档电影,累计票房已超55亿元,成为中国首个破50亿动画电影系列IP。

某发行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就动画电影来说,《深海》是一部成人动画电影,受众是成年人,在春节档的竞争对手是《流浪地球》《满江红》等。而《熊出没》基本都是家长带娃们来看的,以家庭为单位,是合家欢的动画电影,所以《深海》的票房不如《熊出没》并不奇怪。

此前,“喜羊羊”系列和“熊出没”系列一直是国产低幼动画的代表。从目标受众角度,两者的前期作品都非常清晰地将受众定位在青少年及以下。

2005年,从第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长篇动画开始,喜羊羊系列主线共推出7部电影。喜羊羊所属公司奥飞娱乐也推出了《萌鸡小队》《超级飞侠》等低幼向电影。而“熊出没”出品方华强方特除了在早期推出《小鸡不好惹》《小虫虫有大智慧》等动画剧集,近年来还相继推出多部主要面向更低龄受众的《熊熊乐园》和《熊熊帮帮团》。

“低幼向动画作品自身在市场层面其实有一定的优势,动画作品对于低幼受众群体可以算是一种刚需。”《罗小黑战记》电影总制片人、北京神意造画动漫文化有限公司CEO马文卓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一方面,低幼向动画产品在玩具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延展和合作层面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仍然一定基数的受众认为:动画产品是只属于小朋友的“幼稚产品”。

“虽然这种论断并不客观且随着Z世代人群开始逐步成为主流观众群而不断减少,但仍然在某种层面上影响了市场层面的一些判断以及从业者的开发定位。”马文卓解释称。

不过,低幼向受众的动画影片在IP过度开发的情况下,很容易遇到“天花板”。“喜羊羊”系列动画电影最高的1.68亿元票房后,该系列作品的票房就开始逐年下降。而相反地,《大圣归来》 和《大鱼海棠》定位“合家欢”市场,分别获得了9.56亿和5.64亿的票房。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登陆院线叫好又叫座,角色、故事和主题都适合全年龄段人群。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三部作品的票房成绩分别为50.19亿、4.59亿、3.15亿;豆瓣评分分别为8.5分、7.9分、8.2分,更多大投资的项目开始转向了合家欢动画电影市场。

“熊出没”系列第四部《奇幻空间》开始,故事内容也向“合家欢”题材转变,吸引了更多的成年观众。《伴我“熊芯”》导演林永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我觉得我们基本找到了成人动画和儿童动画之间的平衡点,我们“熊出没”系列的定位是合家欢,既要让小孩看懂,让他们觉得有趣、好玩、好笑,又要有一些可以触动到家长的内容,有现实主义元素和深度表达。”

摆脱低质注水等,动画IP如何长线?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了近三年来超100部国产动画电影发现,目前“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并不多,“喜羊羊”“熊出没”“超级飞侠”等大热IP被“循环利用”,大部分国产动画电影仍然难以摆脱低质注水的局面。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超10亿的仅有《哪吒之魔童降世》(50.36亿),《姜子牙》(16.03亿),《熊出没·伴我“熊芯”》(截至2月14日票房13.5亿)三部影片。综合来看,过亿电影中,依托于成熟IP打造的系列动画电影上榜率相对较高。

纵观近些年获得成功的动画作品,大多是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进行现代化演绎,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传说》等作品。贝壳财经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梳理,近七年间,根据《西游记》与《封神演义》IP改编票房破千万的动画电影数量最多。

“如果要直接造一个新的IP,风险太大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动画电影工程量大,制作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让创作者更加求稳,所以会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IP进行改编。

北京分子互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博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使用传统的神话传说IP,一是可能有些动画制作人士从小就听神话故事,可以通过神话故事去更好地附加美术上的想象力;二是创作出来的故事能更快地让观众介入进来。

不过在传统神话改编中,虽有IP红利,但“精怪妖魔”为主的神话故事如何进行再创作,没有有效推广,对于低龄观众的吸引几乎也是绝缘。

在偌大的动画市场上,如何才能把链条延长实现全方位的IP价值?

“有生命力的IP内容,需要一定时间来沉淀。”徐博认为,动漫衍生品需符合两个层面,第一是作为一个消费品的要求,第二是衍生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需要和原作品有着联系。

马文卓表示,原创IP是有多种产品形式,每一种不同的产品形式需要的投入、开发周期、商业变现逻辑、甚至是产品自身所产生的影响力都不相同。如果将产品形式单纯地固定在某一两个产品线上会有一定的风险的,不过也不能一味地拓展产品线。

据马文卓介绍,在IP运营上,罗小黑一开始就有做周边衍生产品售卖,加上动画电影上线之后,与视频平台的播放收益、版权收益、其他周边衍生品授权等,虽然只是常规操作,并不富裕,但能支撑团队继续经营下去。

不仅如此,国产动画还依托着人物IP,勾连起衍生品、主题公园、线下娱乐和文化教育等和儿童相关的生意。2014年,天津方特乐园推出动感射击游戏《熊出没历险》,成为国内首家带有熊出没IP的主题乐园,此后建立的方特乐园中大多包含园中园“熊出没乐园”。2021年4月26日,在天津市还建立首个“熊出没”主题酒店。

华强方特动漫副总经理李小虹此前在采访中曾透露,截至2021年7月,“熊出没”IP合作的被授权商数量超过了300家,被授权商品超过3000款,商品年销售总额超过30亿元。

此外,《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中国电影及衍生品接连成功。《大圣归来》衍生品上线首日销售就超过千万,《大鱼海棠》衍生品销售额超过5000万。

动画电影市场背后的“掘金者”,哪些玩家在布局

据头豹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动漫制作行业市场规模可达6408.7亿元。国漫市场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据不完全统计,腾讯、网易、微博、爱奇艺、优酷、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大厂均陆续成立独立APP向动画领域扩张。

2023年开年,B站和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动画《中国奇谭》收获口碑和播放量双丰收。

在影视类的上市公司中,奥飞娱乐、光线传媒、星辉娱乐、美盛文化四家公司登陆 A 股主板,其余二十余家公司均在新三板上市。此外,2021年6月,《凡人修仙传》制作方原力动画递交上市招股书。2021年9月,《斗罗大陆》制作公司玄机科技,同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A股挂牌上市。若鸿文化、幻维数码等动画公司也在筹划上市阶段。

光线传媒作为头部民营电影公司,近年在动漫市场广泛布局,不仅先后投资了二十几家动画公司,还成立了专注于动画业务板块的彩条屋影业。彩条屋则有《大鱼海棠》(5.73亿)《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姜子牙》等多部动画电影。

不过今年春节档,光线传媒被寄予厚望的动画电影《深海》票房未达预期,但根据光线传媒去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动画电影业务不断推进,新成立“光线动画”厂牌,主要进行中国神话宇宙的开发。

奥飞娱乐的主营业务为动画IP内容制作、传播和运营,还拥有包括玩具销售、婴童用品等业务。具体业务来看,动画IP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凭借陆续推出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超级飞侠》等几部大热动画IP,奥飞娱乐在低幼年龄群体打开了市场和知名度。但从近两年的财报数据来看,奥飞娱乐的动画影视业务却面临增长乏力的状况。

华强方特的动漫业务包括《熊出没》动画剧集和电影、《俑之城》动画电影、《好奇时间》《芒果崽》等新IP,以及《奇迹少女》《太空鼠一家》等国际IP的运营与推广。

根据华强方特的招股书显示,在动画电影制作和宣发环节,方特会与合作方按照投资比例共同承担制作成本和宣发费用,电影上映之后,再按照投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以2018年上映的《熊出没·变形记》为例,方特承担的影片成本仅2321.44万元。但最终获得高达1.028亿元的营收。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华强方特的“熊出没”所属的数字动漫业务,毛利率高达77.69%。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