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证券交易所(即“北交所”)成为代表委员们在北京金融建设方面“热议”的词汇。记者注意到,有的代表委员已连续第二年提交关于北交所的建议。

事实上,他们讨论的是一家年轻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刚刚迎来开市一周年纪念日。官网显示,截至1月1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总量为163家,总市值2185.66亿元。


(相关资料图)

同时,这又是一家驶入高质量扩容“新车道”的证券交易所。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支持北交所扩大交易规模。北交所将为北京这座城市和它的企业带来怎样“变化”?未来北交所将如何稳健发展?又有哪些制度上的创新值得期待?1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此专访了市人大代表、北交所总经理隋强。

积极支持打造北交所“北京板块”

新京报贝壳财经:您作为市人大代表对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进行了审议和讨论。您是如何看待和理解北京关于北交所建设的战略安排?

隋强: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支持北交所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这体现了北京对金融要素市场建设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北京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阶段中,对于充分用好金融要素市场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战略导向。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关于北交所建设的战略安排,亦体现出在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过程中,其发展理念已从传统的金融要素聚集,向金融市场建设、金融要素交易逐步侧重。我认为,这将有助于北京未来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的整体提升,对于形成金融资产定价的“北京标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具有深远意义。

北交所作为立足北京的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始终将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优质企业资源集聚,为北交所做大做强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将坚持把北交所建设发展融入首都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一体谋划,促进形成属地与交易所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格局。

新京报贝壳财经:具体到服务北京企业方面,北交所开展了哪些工作?2023年有何计划?

隋强:作为根植北京的证券交易所,北交所高度重视支持和服务北京企业创新发展,在推动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北交所聚集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设立北京基地。选调骨干员工充实服务北京企业的力量,北京地区服务专员的密度居北交所在全国六个片区之首。

二是加强协同。与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及各区成立服务专班,建立审核进度通报机制、优质企业遴选动员机制、联合协调服务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推动北京加速北京企业上市进程。

三是精准服务。发挥区域便利性优势,建立北京拟上市企业动态名单库,逐家梳理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实施一对一服务、动态跟踪和清单化管理;在全国率先开展辅导备案企业、挂牌储备企业北京地区专场培训,设置小班课程,聘请讲师为京企“开小灶”。

四是打造上市样板。联合市相关委办局和各区,遴选动员科技成色足、创新动员强、市场认可度高的优质企业积极申报直联审核,打造北京优质企业高效登陆北交所的上市样板工程。

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有北交所上市公司15家,在审企业13家,上市公司覆盖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生态环保、专业技术服务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通过公开发行融资37.4亿元;新三板存量挂牌公司844家,累计定向发行融资1253.6亿元,有近百家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标准。属地挂牌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方面,北京也位居全国前列。

2023年,我们将以北交所高质量扩容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北京市各级政府和市场机构的合作对接,推进与各区的战略合作协议及基地共建落实落地,聚焦北京市特色产业,深挖优质企业资源,加强培育服务力度,大力推动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创新型标杆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积极支持打造北交所“北京板块”。

坚持“五个统筹” 推动北交所做大做强

新京报:市场有观点认为,2023年是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的关键之年,您怎么看?

隋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作出明确部署。我们理解,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发展,北交所从起步初期逐步迈向提质增效、强化功能的新阶段,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尽快聚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合理的市场深度,支撑市场功能发挥、生态形成,带动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2023年,我们将继续锚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战略方向,以提质增效为工作主旋律,以市场高质量扩容为牵引,推动各项工作再上台阶。

2022年,我们在推动常态化发行上市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也检验了北交所的制度和技术基础。我理解,2023年北交所高质量扩容虽然有基础,但也对我们各方面工作都提出更高要求。在市场高质量扩容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统筹”:

一是统筹企业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我们将聚焦“科技”“中小”“民营”三个关键,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的包容度和覆盖面,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吸引和培育一批市值较大、创新成色足、产业引领性强的优质上市公司,拓展北交所特色多元板块。

我们将全面落实证监会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实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现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股票供给,夯实市场健康稳定运行基础。

二是统筹市场投融两端平衡发展。中小企业所处领域相对细分、企业业态新、经营不稳定,流动性基础天然较弱,通常面临估值定价难题,这是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必须化解的问题。为此,我们将持续研究优化制度机制、加强市场动员和服务力度。

融资端,我们将系统研究优化发行定价、战略配售、限售减持等制度机制,聚焦一二级市场平衡形成合理的常态化发行上市节奏,聚集一批发行的好、交易也好的企业,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投资端,我们将投入引导和调动各类资金参与,丰富投资者类型与结构,引导公募基金加大北交所股票配置,开发指数基金与特色产品,便利市场组合投资、被动投资;尽快落地混合交易和融资融券业务,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持续推动提升投资者交易便捷性,降低投资者参与成本;通过“删减并改”提升信息披露的可读性、好用性,搭建投资者与公司的沟通平台,提升投资者信息获取效率。

三是统筹股票市场和其他产品市场建设。随着北交所市场规模拓展和流动性的改进,在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探索发展债券、基金等其他产品市场,推动形成各类产品相互促进的格局。

一方面,我们将加大对上市公司的制度供给,进一步提高再融资效率,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工具,构建更为灵活的股权激励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我们将按照交易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础功能配置,加快“扩品种”、“拓功能”,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建设,完善公司债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指数基金产品,逐步构建包含股票、债券、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品种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丰富市场投资工具和风险管理手段,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差异化需求。

四是统筹市场组织和服务功能强化。我们将坚持改革强所、服务立所的理念,在切实肩负起组织市场职责的同时,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一方面,着眼于提供全链条、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持续优化市场服务体系,加大力度开展在地化服务、精准化服务,多措并举改进市场投研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增强各类主体获得感、满意度。

另一方面,坚持系统观念,推动交易所服务与政府服务、中介服务有机融合,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普惠金融政策协同,积极鼓励和引导以证券公司为代表的中介机构参与北交所建设,推动形成市场各方共建共享的合力。

五是统筹市场自身建设与外部联动。在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着力发挥市场的平台和纽带功能,加强与其他市场的衔接配合。系统优化新三板挂牌准入、市场分层、融资并购、持续监管等制度,更好发挥新三板规范、培育和筛选功能。

同时,推进新三板与区域股权市场制度性对接,试点推出“公示审查”制度,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强化与私募创投基金制度衔接,引导其“投早、投小、投科技”。

此外,我们也将加强与境外交易所合作交流,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稳是大局”这个根本,把风险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市场稳定运行,保障市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