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上游锂价高企,中下游锂电池厂商、新能源车企叫苦不迭;一方面各地锂电池百亿级重大项目纷纷上马、电池企业投资扩产不断。在此背景下,工信部重磅发声将推进锂离子电池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发展。
(资料图片)
1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部门须指导锂电企业结合实际和产业趋势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在关键材料供应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充足、配套资金适量充裕的前提下,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
同时工信部还提出,坚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割裂,共同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锂电统一大市场。
关于此次通知出台的背景,工信部表示,“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是支撑新型智能终端、电动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电子产品。近来随着下游需求及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疫情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国内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部分中间产品及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超出正常范围;上下游对接不畅,部分领域出现囤积居奇、不正当竞争;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
为保障锂电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工信部表示将着重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科学谋划,推进锂电产业有序布局。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本地锂电制造及一阶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二阶材料(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业发展情况,按照“十四五”制造业系列规划和《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实事求是制定本地区锂电产业发展政策。
各地要指导锂电企业结合实际和产业趋势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在关键材料供应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充足、配套资金适量充裕的前提下,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建立创新引领、技术优先、公平竞争、有序扩张的发展格局。
二是加强供需对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交流,推动形成稳定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鼓励锂电(电芯及电池组)生产企业、锂电一阶材料企业、锂电二阶材料企业、锂镍钴等上游资源企业、锂电回收企业、锂电终端应用企业及系统集成、渠道分销、物流运输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签订长单、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上下游稳定预期、明确量价、保障供应、合作共赢。
各地要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要求,完善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锂电产业上下游囤货居奇、哄抬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调查制度》,综合运用部门统计、问卷调查、行业管理、企业调度、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加强锂电行业产能、投资等运行情况监测。联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及产能短缺、投资过热等问题,深入实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保障高质量锂电产品供给。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引导锂电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建设,根据锂电产品本征安全、工艺安全和防护安全等需求,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加强质量管控,优化工艺流程,获得质量认证,提升检测能力。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组织本地锂电生产企业开展产品质量自查,鼓励企业通过自我声明形式公开质量自查情况。
五是优化管理服务,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割裂,共同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锂电统一大市场。统筹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企业提升疫情防控应对能力,加强对企业的跟踪服务,积极协调企业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遇到的困难。加强对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项目的管理,联合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相关要求,引导锂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锂电池领域至少公布了75个投资计划,总投资金额超过万亿元,其中有近半项目投资规模在100亿元以上。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10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425.9GWh,累计同比增长166.5%。而在最近半个月,国内规划增加的锂电池产能就达到了202GWh。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国内锂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产能规划为839 GWh,比亚迪产能规划超600 GWh, 中创新航产能规划为500GWh,国轩高科产能规划为300GWh,亿纬锂能产能将超200GWh,蜂巢能源产能规划为600GWh。仅以上6家企业产能规划就达到3000GWh,是去年锂电池产量的1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