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0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周思宇、赵佳乐
随着一道橘黄色光束缓缓打亮,演员戴上礼帽,站在门框前向远处眺望,留下余韵悠长的落幕剪影。专程来到重庆体验沉浸式话剧《雾起江州》,广东游客沈心怡在话剧落幕后久久驻足,直言“意犹未尽,跟随角色进入故事,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资料图)
“近年来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拍照,更想慢下来了解城市历史文化。”《雾起江州》导演孙澜飞介绍,这部话剧打破传统叙事方式,将舞台融入一栋民国建筑的9个房间中,观众跟随特定角色挪移、参与剧情推进,感受故事背后的家国情怀。孙澜飞说,假期演出市场旺季到来,每天近百张话剧票有时上午就会售空。
在中秋国庆假期里,记者采访感受到,山城重庆正挖掘利用独特风貌和历史文化,集聚优质资源、提质消费供给,为需求旺盛的消费市场再添“一把火”。
万盛金桥吹打、酉阳土家族摆手舞、陕北秧歌舞……走进重庆园博园,一场场精彩的非遗民俗展演吸引着游客。“本来是冲着各种特色建筑来的,没想到还能观赏到非遗展演,真是不虚此行。”浙江游客陈女士说。
夜幕低垂时,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重庆重庆》在两江国际影视城上演,以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型水幕全景舞台,融入声、光、电技术,打造出立体三维的表演空间,由800余位演员带来长达90分钟的精彩表演,山水相映、情景交融间,在场观众掌声阵阵。
来自贵州遵义的高中生周佳穆特地观赏了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演出互动感很强,看完感到热血沸腾。”周佳穆说,旋转交错的立体舞台让观众“沉浸式”穿越到1949年的山城,感受红岩英烈的精神力量。重庆一九四九演艺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慧芳介绍,该剧目每天演出5至6场,预计假期总观演人数将达4万多人。
演员在《重庆·1949》中表演。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看完文化味儿十足的演出,游客们大多选择穿街走巷,来一碗地道的重庆小面或一顿热辣的重庆火锅,感受飘散于山城上空的浓郁烟火气。
“红糖醪糟小汤圆一份,里边请!”在位于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的龙记山城汤圆店,服务生忙着接待不断涌入的客人,店内很快满座。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有70年历史的“老字号”餐饮店,每到假期总有很多游客前来“打卡”,有时要从早上9点一直忙到深夜11点。
步入不远处的观音桥好吃街,只见小吃摊前大排长龙、街区内叫卖声络绎不绝,游客们端着美食大快朵颐。“感觉游客消费热情更高了,往年假期接近中午12点人才慢慢多起来,今年早上一开店人就很多了。”重庆新天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樊增海说,截至10月2日,观音桥好吃街A、B区单日最高人流量突破25万人次,单日总销售额达260万元。
游客在龙记山城汤圆店点单。新华社记者周思宇 摄
在山城的烟火气之间,一些新潮的消费场景也在悄然生长,为年轻消费群体提供更具特色、更有趣味的消费体验。
在江北区北仓文创街区,不少游客闲适漫步,体验文艺“慢生活”。这个街区于2016年由一座老纺织仓库及周边老旧居民小区改造而成,如今街区内有着潮品文创商店、特色餐饮和文化展厅等多种商业业态,被一些年轻人称为“精神粮仓”。
一家名为“欲饮”的咖啡馆将国风艺术品作为店内主要装饰元素,营造出别样氛围感,引得不少游客前来消费。“很多人被店里的氛围吸引而来。”店员罗女士说,“年初以来,生意一直呈上升趋势,每到节假日常常满座。”
同样是工业遗存活化利用,鹅岭贰厂文创公园自成立以来,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与创业者,多元文化的碰撞让这片文创园区焕发新的生机。猫咖、新潮的文创商店……各式各样的业态为游客提供了丰富选择。“逛上几个小时都不会腻。”一位游客提着衣饰、文创用品等满载而归。
游客在鹅岭贰厂文创公园游览。新华社记者周思宇 摄
日益火热的文化演艺、点燃消费活力的城市烟火气、吸引年轻客群的潮流文创园……透过中秋国庆假期窗口可以看到,重庆消费市场发展更显生机和韧性。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大力升级消费载体,培育新型消费场景,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彰显中国风范、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目的地。